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所謂三寶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稱為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遠常隨,水火不能毀,盜賊不能奪,受用無盡,非世間諸寶所能比。
佛寶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任何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過去、未來、現在的三世十方諸佛,都是我們皈敬的對象。
所謂法寶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們所知的法寶是釋迦牟尼所說,因此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所見的法寶是指經、律、論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師們的注解、語錄,是指導我們如何修行而且必須修行的依準。
所謂僧寶是指正在修學佛法,並且協助他人修學佛法,護持眾生修學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薩、羅漢以及凡夫僧尼,以人間的比丘、比丘尼為僧寶的中心。由於僧能 把佛陀的正覺解脫之法,傳流傳佈傳授給了我們,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無量。所以,佛法的發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眾。佛陀
在世,佛教以佛陀為歸依的中心,佛陀滅後,佛教則以僧團為歸依的中心,所以佛陀滅後的佛教,供養三寶的對象,乃是偏重於僧寶。又因為佛教主張「依法不依 人」的緣故,特別重視正法的流佈與歸依。因此,對於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來說,崇拜佛寶是由於法寶的理由,又為了法寶的信受,所以要崇拜僧寶。崇拜菩薩,也是
敬僧的一種。對於聖僧大菩薩及阿羅漢,故然要恭敬供養,對於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說法者,也要恭敬供養,乃至不持淨戒但有正見能說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恭敬供養 (要緊的是要有正見能說正法)。
所以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唯有註冊之後,有了學籍自己才承認是學校的 學生,學校也接受你的上課;學生上課是義務,學校授課是責任。所以皈依的儀式非常重要,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受皈依時,不僅口中
念著,身體拜著,心裏還得想著。主要還是在於心的領受──納受三皈戒體,戒體須由已先受了三皈戒的人,師師相傳,這是法統的一脈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無 師自證,所以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薩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莊嚴性和重要性了。
如果不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
佛,但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拖、躊躇、遲疑,遇到緊要關頭,他們會說:「我還不是佛教徒,我還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來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 語、順手牽羊等的惡業和惡習,他們會原諒自己,更不會防範於未然。如果皈依三寶後,自己會做自我的約束、警惕和警策,也會受到同修及師僧等善知識的鼓勵、
督促、規勸,所以,在人格的昇華,道心的增長,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會進入正軌和常軌。皈依之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善有、諸佛菩薩、護 法龍天來協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寶,就會增強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至於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皈是回
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皈依。實際上,皈依的傾向,固應先由皈依身外的三寶開始,歸投三寶,依賴三 寶的啟發與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大解脫道。但當走進了涅槃(解脫)之城,自身的當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
性,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 若能即日開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而皈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
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有八種:(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 不墮惡趣。(6)人與非人均不能嬈亂。(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
皈依三寶之後,對於其他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道場,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進入教堂、寺廟、神壇,當以鞠躬合掌問訊為禮。不得作為信仰的對象,但還是可以作為友誼的聯繫。
不過,我們應當知道:皈依三寶,雖可求得現生的平安與快樂,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乃在回到三寶的懷抱,並使自己也成為三寶──皆可以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