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辨姦論



宋 蘇洵:辨姦論

 

夜讀宋 蘇洵:辨姦論一文。有點感動!觀近日城中亂局。不勝稀噓!

 此文為王安石而作,文中雖未指名王安石,但從行文上已可呼之欲出。當時王安石聲名顯赫,朋黨眾多,甚被稱為聖人。歐陽修也喜歡他,曾勸蘇洵與王安石交往,而王安石也願納交蘇洵,唯蘇洵以為王安石凡事不近人情,由見微而知著,認為他將來必貽禍百姓。適逢王安石母死,士大夫多往弔唁,獨蘇洵不往,因作此文以辨其奸。後神宗立,王安石當國,創新法,由於用人不當,致人民受害。世人始服蘇洵有先見之明。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音:至)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音:緩),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音:至)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音:特),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