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簡介鄭國子產生平( 2)




 

 



簡介鄭國子產生平( 2)



 內憂外患 攘外先安內



 



春秋時期是齊、晉、楚、秦、吳、越六個大國互相爭鋒,攻城略地,此消彼長。最難過的就是夾在大國之間的一百多個二、三等小國了。鄭國在當時處於晉楚兩個霸主之間,為兩霸所必爭,而鄭國狹小,國力微弱,不能獨立自主於諸侯之間。對晉親熱了,楚便來討;對楚親熱了,晉便來伐。魯襄公二十七年(前五四六年),由於向戌的周旋,十個主要諸侯國的大夫在宋都商丘召開弭兵大會,規定像鄭這樣的小國要向晉、楚「交相見」,即對兩霸都要朝貢,於是鄭這樣的小國的負擔更加重了。一方面外部環境日益艱難,一方面鄭國的內政亦動亂不止。襄公十年,尉止叛亂,殺執政子駟、司馬子國、司空子耳。後子孔專權,又於襄公十九年為子展、子西所殺,就是這一年,子產成為鄭卿。



 



外有大國欺壓,內有貴族爭權,鄭國該往何處去?要把內外憂困的鄭國治理好,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如果不經一番革新,萬難應付危局。他對鄭國政治、經濟和法制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中,子產不迴避爭議,不壓制爭議,也不怕爭議。他認為改革就是要迎著爭議往前走。



 



經濟‧改革軍賦、土地所有



 



在經濟上,他改革軍賦制度,增加稅收,充實軍餉,以增強鄭國自衛能力,就遭到一些人咒罵。有人說:「子產的老爹就死在路上,他又要做蠍子尾巴了!」子產還主持全國農業普查,整頓三農。他採取的具體措施,一是釐清混亂的土地所有權狀況,重新劃分全國田地和溝渠。那些非法侵佔的土地,或者充公,或者歸還所有者。在這個過程中,子產承認了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即新興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權,並向他們徵收賦稅,以增加國防開支;二是把農民組織起來,若干家為一個互助單位合作生產,並共用一口井等等。這些措施也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造成麻煩。



 



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取了我的田地重新劃界,取了我的衣冠給藏起來,誰能夠殺了子產?我一定跟他在一起!子產聽到後說:「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詩曰:『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吾不遷矣。」子產的回答是:不要緊,只要從長遠來看對國家有利,我死也得做。實行改革不能中途退縮,堅持下去才能成功,我下決心不改變了!經過綜合改革,過了三年,鄭國人又唱道:「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我有子弟,子產給他們以教誨。我有田地,子產想辦法讓地裏豐收。子產死了,誰來繼承他的德政呢?這兩首情調截然相反的歌謠表現了人民對子產從不理解而怨恨、到因理解而擁戴的情感變化。



 



 




1 則留言:

  1. 超伯文章,溫故而知新。
    今日新從政者,應溫故而習。民幸也。
    超伯;用心良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