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英蓮的一生故事




英蓮的一生故事

() 僧人預示 英蓮將「累及爹娘」

英蓮是《紅樓夢》裡第一個出場的裙釵,當然,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大觀園,而是在她的家鄉姑蘇,即今天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自古這裡就「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她出生在鄉宦之家,父親甄士隱,稟性恬淡,人品瀟灑;母親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二老年近半百,只就英蓮這一個女兒,又加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愛,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當時這英蓮三歲。一天,她父親甄士隱抱著她在街上看熱鬧,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及至到了他家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和尚便大哭起來,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裡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捨我吧,捨我吧!」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指著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一般讀者對曹雪芹所描述的這些情節,往往並不留意, 最多也只當是作家的技巧,是為引人入勝的伏筆。即使到預言一一兌現,也只看作是作家為自圓其說而為之。但是。統觀《紅樓夢》,不難發現,不論寶玉夢幻中所見的詩文,所聽的歌曲,還是大觀園裡的才子才女們寫的詩篇,甚至年節編的燈謎,村婦順口講的典故,往往都包含著不可忽視的預示。而書中所有的群釵,無一不是按著預示中的她們各自的「宿命」生存、嫁娶,以至死去。曹雪芹筆下的甄士隱,就是引導我們讀懂這部奇書的,有慧根的人物,他聽了和尚言詞,「心中此時自忖: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一問,如今悔卻晚也」。
 

大抵類似的預示,是容不得猶疑,來不及後悔的。士隱沒有想到,僧人預示給他的這一切,很快便無情地一個、一個被證實了。

 

次年的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誰都不再記得和尚所警告的」好防佳節元宵後」那句詩。元宵節,也叫燈節,在中國,那是民間十分熱鬧的節日。賞燈猜謎的習俗,吸引著人們,英蓮豈能不出去觀看。但是誰又能料到,英蓮由僕人抱著,在街上看燈,怎麼會眨眼功夫就不見了。僕人尋找了半夜,至天明不見,哪裏還敢回家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士隱夫婦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痛不慾生。悲哀之狀,難以盡言。痛失愛女的士隱夫婦,偏又應了常言所說的,「禍不單行」。到了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燒著了窗紙。這一帶人家多用竹籬木壁,火勢接二連三,漫延開去。大抵也因劫數,只可憐甄家就住在這座葫蘆廟隔壁,早已被燒成了一片瓦礫。這接踵而至的打擊,士隱夫婦如何承受得起。此後不到一兩年,甄士隱已病弱不支。眼見已顯出不久人世的光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