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李光耀論中國:不會成為西方式民主國家


李光耀論中國:不會成為西方式民主國家

 2015-03-23 07:17:44|

來源:澎湃新聞網|

 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李光耀才開始和中國交往。與此同時,新加坡是東盟中和中國建交最晚的國家,新中兩國建交時間是在1990年。但李光耀與中國曆代領導人有過接觸。

 

  隨着中國的經濟崛起,西方國家把李光耀看作認識中國的領路人。他經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論中國。他對東西方的地緣政治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摘錄《李光耀觀天下》和《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兩本書中,他關於中國的部分看法。

 

  1.中國已經計算出需要三四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的和平與寧靜,以奮起直追,完善制度,穩步向市場經濟制度轉變。中國必須避免德日兩國的錯誤。20世紀,圍繞權力、影響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競爭把德日兩國拖入了兩場可怕的戰爭……俄羅斯的錯誤在於軍費開支過大,民用技術投資欠缺,因此它的經濟崩潰了。我相信,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這樣一點,即如果你和美國開展軍備競賽,你就會輸,相當於自尋死路。所以,避免這一點,避免麻煩,微笑着迎接未來四五十年。

 

  2.對中國人來説,理性的考量將是:我們已經等了這麼久,才等到這個趕上發達國家的機會。何苦因為一時心急,而動搖漸進的崛起?

 

  3.一年前,一位70多歲的中國領導人問我:你相信我們在和平崛起上的立場嗎?我回答:是的,我相信,但有一點要説明。你們這一代人經歷過抗日戰爭、大躍進運動、文革四人幫,還見證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過程。你們知道陷阱很多,而且知道如果中國要一帆風順地不斷髮展,內部需要穩定,外部需要和平。然而,你們給中國年輕人灌輸了太多對民族復興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這可能導致不穩定。

 

  4.5000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只有中央強大,國家才能安全;中央軟弱則意味着混亂和動盪。每個中國人都理解這一點,這也是中國人的根本原則。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國變成西方傳統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這不會發生。中國是一個有着13億人口的巨大國家,文化和歷史都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自己的方式。

 

  5.雖然新加坡和中國都學習核心的儒家思想,但新加坡在過去40年間努力把英語確立為第一語言,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為什麼呢?肯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沒有激起強烈的反對。我們這麼做是為了向世界開放自己,使我們自己接觸並利用那些促進發現、發明與創造力的主要力量,這些力量不僅存在於英語這門語言中,還存在於英語的思維方式中。

 

  6.根據中國當前的輝煌成就直接進行推論是不實際的。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存在的劣勢和需要克服的障礙比大多數觀察人士意識到的都要多。在中國的治理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尚需進一步法治,在巨大的國家裏,仍有一些黑惡勢力在當地橫行霸道。文化習慣束縛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獎勵順從;漢語通過名言警句和4000年來的文章塑造人的思維,這些文章説每一件值得説的事情都已經被説過了,而且之前的作者説得更好;漢語對外國人而言極其難學,很難學到自由融入中國社會並被中國社會接納的水平;漢語給中國吸引、同化其他國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的阻礙。

 

  7.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國家,否則就會崩潰。對此,我相當肯定,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明白這一點。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以實現西方式民主,那你就錯了。

 

  8.中國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實力。所有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鄰國的對華政策,都已考慮到這一點。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自己,因為它們知道如果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將承擔一定的後果。中國市場有13億人且他們的收入和購買力不斷上升,中國只需禁止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就能實施經濟制裁。

 

  9.中國彰顯優勢的方式肯定不同以往。以當前的東亞為例,中國顯然已經在同其鄰國的關係中確立了經濟主導地位,並利用中國市場準入權以及大規模海外投資實現自身利益。如果哪些國家或企業不認可中國的地位,沒有給予中國適當的尊重,則有可能被逐出迅速增長且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10.中國對東南亞的戰略是很簡單的:中國告訴這個地區的國家跟着我共同發展。同時,中國領導人想要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各國需要決定是跟中國交朋友還是與中國為敵。

 

  11.美國人權組織抨擊中國,美國國會及美國政府以中國踐踏人權、出售飛彈技術為名威脅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他們忽視了兩國的文化、價值觀及歷史差異,使雙邊關係的戰略考量服從於美國的國內議程。這種冒進的做法可能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長期對手。美國不要對中國那麼敏感,多瞭解一下中國的文化,有助於弱化雙邊關係的對抗性。

 

  12.在戰場上硬碰硬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庫,因此也都清楚可能造成嚴重的災難性後果。此外,與當年的美蘇關係不同,當前,美國與這個已經熱情擁抱自由市場的中國之間不存在深刻且無法調和的意識形態衝突。中國需要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以保證繼續有機會利用美國的市場、投資、技術和大學,而美國也沒有必要長期與中國為敵。

 

  13.無論是否存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亞太地區唯一的均勢只能是美、日、中三國之間實現均勢,其中日、美是一邊,中國是另一邊。

 

  14.一種看法是,中國會靜悄悄地變得強大,靜悄悄地擴大影響力,但不會有欺負人的行為。另一種看法是,中國會顯示力量,威逼所有人。我認為他們會選擇第一種做法,但同時也會顯示其力量。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