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A
「互聯網+」洶湧而至
2015-04-18
剛在浙江參觀規模極大的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對這個市場聞名已久,到今天才有機會親自過訪,的確是大開眼界。
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由好似香港女人街那樣的街檔起家,慢慢發展到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想像一下有極大量如羅湖商業城內的小店舖,不過是做批發而非零售。整個義烏現在有五百五十萬平方米的市場(其實是像商場那樣的室內店舖),共有7.5萬間店舖,經營一百八十多萬種商品,若你要在每個店舖行三分鐘,每天行八小時,要走完這7.5萬個單位,要一年半時間。
那裏的商舖大多沒有零售,但批發價極便宜,一套很漂亮的西式茶具,看起來在百貨公司賣三、四百元那一種,在義烏的批發價只售五十元人民幣,手工很精細的大公仔,批發只是三數十元。義烏的批發市場,和網購大有關係,有三十萬個商戶長駐義烏採購,放上淘寶或京東商場這些網店上銷售,三十萬個商戶數量已經極多,單是淘寶網和天貓網共有一千萬個商戶,可見其規模之驚人。
內地已是互聯網的世界,單以網購計,淘寶網和天貓網在二○一三年交易量已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認真驚人,對所謂「提袋消費」的實體商場衝擊好大。它們也發展出「海淘」的生意,即是「淘」外國貨,發展起來後,對內地客來港購物也有影響。
內地如今不止講互聯網,已講到「互聯網+」了。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三月向全國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倡議制訂「互聯網+」計劃,在內地變成熱話。按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說法,所謂「互聯網+」,是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這是騰訊主席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交的建議之一,提出以「互聯網+」為引擎,推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按國務院的思路,是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並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互聯網加金融就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加城市就是智能城市,互聯網加工業就變成德國正在推行的工業4.0(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能化),還有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產業。
馬化騰指出,國內很多行業,仍然缺乏對「互聯網+」的正確認知,一些傳統行業的行業者甚至擔心互聯網會顛覆他們原有商業模式。他認為互聯網可以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提升生產效率。如互聯網加醫療模式,內地就有逾一千二百所醫院支援微信掛號。
以前話內地甚麼也大,甚麼也多,卻不求品質。但最近回上海浙江跑一趟,發現內地的東西不只大而多,還快,再加上精,特別在科技領域。在「互聯網+」以及相關的人工智能世界,中國在多個方面,已遠遠跑在香港前面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