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歲晚談謝灶

 


歲晚談謝灶

過年的第一個節目,實在由謝灶開始。

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是民間謝灶的日子。

官宦之家早一日,妓戶則遲一日。

此蓋當日廣州的老規矩也。

古人重灶,以其為一家飲食之原。

兼且古代隆重的宴客,必以家廚為尚,

若邀客於酒樓,便只宜小酌,

大宴則視為寒微人家之舉。

連家廚都不能備辦酒席,豈非小戶人家耶。

是故灶便須以舉火不斷為佳,

不似今人之日日不舉炊,但食於茶樓酒肆也。

既重灶,便有灶君。這是國人多神教的象徵。

道教既吸納諸神為道教之神,

因此對灶君亦相當提倡,把他說成是監察之神,

每於歲晚便上天廷,向玉皇大帝相告一家人的善惡。


有此一重關係,世人便須謝灶。不說拜,不說祭,而說謝,

是先行謝過他向玉帝美言幾句。

謝灶的風俗起於周代,《禮記》說:「灶,老婦之祭也。」

為什麼要老婦來祭祀呢?因為婦人司灶,

而婦人中則以老婦為尊。

而民間傳說,則謂灶君老爺一年只沖一次涼,

即在上天見玉帝之日,亦即謝灶之日,

少婦少女入廚則怕灶君害羞,

因此便只由老婦入廚主祭。

但灶君成為神,且有上奏玉帝的任務,

則起於隋代。隋煬廣未登帝位,趁母親謝灶,

宮人隨伴,便乘機勾引了庶母。坊間小說說,

灶君將此事奏知玉帝,所以隋代才會那麼短命。

雖然這只是傳說,但亦可作為佐證。

唐代謝灶用豬肉,呂蒙正謝灶,要向肉販賒肉,

受到侮辱,故知非用豬肉不可。

但卻亦必同時用麥芽糖,稱為「餳」。

即是將灶君的嘴粘住之意。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