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蘇東坡和王安石

 



蘇東坡和王安石
超伯靜中觀看近日港版官場現形記。因而重讀



蘇東坡和王安石糾纏不清的恩怨故事。



  蘇東坡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是一對敵人,分屬於兩個政治營壘的人,磕磕碰碰鬥爭了很多年,大小衝突不斷。王安石羅織罪名欲把蘇東坡驅逐出朝廷而後快,卻又在烏臺詩案時救蘇東坡一命,兩人既相互鬥爭又相互欣賞,彼此之間有著糾纏不清的公私恩怨。

























蘇東坡和王安石既相互鬥爭又相互欣賞,彼此之間有著糾纏不清的公私恩怨。



  東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舊党爭,他的父親和弟弟、他敬愛的朝中元老、他的親朋好友,幾乎無一不是站在舊党一邊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東坡本人的政治觀念與新法南轅北轍,他的學術思想也與新學格格不入,忠鯁讜直的他不可能違心地對方興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勢必要成為新党的政敵,也勢必要與新党党魁王安石發生衝突。



  嘉祐六年(1061),二十六歲的東坡參加制舉,王安石以知制誥的身份出任考官。東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對朝政的看法,許多觀點正好與王安石兩年前向仁宗所上的萬言書截然相反。眾考官都欣賞東坡的文義燦然而置之於高第,王安石卻斥責東坡之文全類戰國文章。王安石隨後還在任東坡為福昌縣主簿的制文中說:夫士之強學贍辭,必知要然後不違于道。擇爾所聞,而守之以要,則將無施而不稱矣,可不勉哉!雖是代朝廷立言,但也顯示了他本人對東坡的不滿之意。



  蘇洵與王安石素不相協,嘉祐年間蘇洵以文章名動京師,王安石卻未有一言褒獎。王安石的母親去世,朝中大臣紛紛前去弔唁,蘇洵獨不前往。蘇洵還寫了《辨姦論》暗刺王安石矯飾反常、不近人情的舉止,並預言他必將禍害天下。



  七年以後,呂誨上疏彈劾王安石,說他大姦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樸野,中藏巧詐,並斷言:誤天下蒼生者必是人也!呂誨的話與《辨姦論》如出一轍,可見蘇洵事實上是代表舊党發出了攻擊王安石的第一聲。蘇東坡對其父寫《辨姦論》是不以為然的,認為有些話說得太過分。蘇東坡對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讚賞,曾稱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實錄》為本朝史書中寫得最好的。但是蘇東坡對王安石好為大言詭論的行為非常不滿,曾在祭劉敞的祭文中予以譏刺。王安石則把蘇東坡視為隱然的強敵,必欲把蘇東坡驅逐出朝廷而後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