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教育的奠基者葉企孫
葉企孫是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和中國物理學會的創建人。他在哈佛學習期間就用X射線測定了朗克常數,被國際科學界認為最精確的h值,沿用了十多年。
1924年他回國任東南大學物理學副教授,1926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後出任理學院院長。他起用了數學家華羅庚講授微積分, 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之時,使他成為第一批數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即後來的院士。葉企孫任內想方設法招攬人才,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吳有訓等都被聘到物理系工作他用人沒有門戶之見,使清華大學物理系人才濟濟。
那個年代,中國科學落後,生活艱苦,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葉企孫知道光憑一己之力難以培養出更多能為國家所用之人。他必須打破門戶之見,讓更多有才能的人投身到科學教育中去,中國才能有機會培養出人手為國家的科學發展打下基礎。 他極之關心學生,在三年困難時期,著名學者都有特供牛奶補給營養,他知道自己的學生出現浮腫之後,將自己的牛奶給學生喝,說,” 我沒有什麼可幫助你們的,這點牛奶你一定要喝下去。”這種師生之情讓人感動,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他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數,後來不少都成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科技界中流砥柱人物。其中一位學生李政道去了美國,後來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說,”他決定了我的命運。”從這些簡短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人格的魅力,以及他在中國科學教育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他培養的人才不但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人類。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他扎根國內,不停歇地培養人才,為中國的科學教育奠定了基礎。中國科學教育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培養,終於使國家走出一條令人欣喜的路。沒有前人的努力,科技就不會有今天。
香港在培養科技人才,這些人為誰所用,有什麼樣的志願甚為重要。沒有國家觀念,只有金錢觀念,科技可以成為害人的東西。香港科技教育除了學問本身以外,心須關注社會和人類的未來,更要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國家觀念,我們很難相信,我們可以有品行高尚的新一代科學家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貢獻力量。
在科學教育的課程裡必須加入愛國家、愛人民、愛科學的元素,使年青人可以走上正途,成為社會進步的力量。香港成立科技局,必定要關心科學家的品質,使香港攀上科技高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