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誰主浮沉

 

 

 

誰主浮沉
今朝電視播出大學法律學副教授戴某。出言恐嚇港人。
話如果亞爺唔接受泛民普選方案。會再次出現逃亡潮。
超伯在頭條新聞找到一篇:
誰主浮沉
2013/3/28 上午 08:40:58
網誌分類: 生活 
英國劍橋大學上周公開多份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私人文件,
披露一九八○年代初,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談判不為人知的內幕,
當時與戴卓爾夫人談判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表達了中方對港立場的強硬態度,中國一定會在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
而若在回歸前香港出現大規模及嚴重動亂,中方定會武力進駐。
大課題三十年未變
    香港回歸前十五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只在初階,
與已經回歸十五年後的今天比較,中國國勢、國力、
經濟和政治能量,已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但令人頗意想不到的是,
跨越三十年時空,困擾香港當前的政治問題本質,
與當年並沒有改變,誰主香港浮沉是大課題,圍繞這個課題的核心討論,
仍不離中國管治香港的態度,以及香港民主發展的路向和時間表這兩方面。
    不過問題本質雖然未變,但香港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
已出現一些根本的變化。當年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交鋒的一些考慮和原則,
今天是否還有參考作用?
    當年英國政府仍眷戀對香港的影響力,提出治權換主權概念,
希望只換一面國旗,但由英管治不變。英方當時提出此建議,
是基於若香港改變治權,會產生信心危機,投資者會撤資。
當年不少香港人基於恐共的心理,對這個提議非常支持。
然而,鄧小平企硬,指出不收回主權,當時的領導人就像李鴻章,
言下之意,是英人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不過,為安撫港人、
港商,他大膽提出了中國會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也會讓在共產黨管治下的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若將當年英方提出的主權換治權構思,以及鄧小平提出香港在共產黨管治下,
仍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議比較,哪個方法成功機會高一點?
在當年回答這個問題,基於絕大部份人對共產黨管治高度懷疑,
相信有較多人會相信英方的那一套較可行,
但站在今天看香港過去十五年的發展,一國兩制完全可行,
反而是大家會問,假設英方今天仍然掌握香港,
政府可以怎樣管治?會有甚麼問題?例如中英、
中港關係會出現甚麼情況?兩地矛盾、
三個政府之間的猜忌會為香港帶來甚麼的局面?
   當年,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領導層,在堅持收回主權之餘,
也擔心英商會在回歸前在港製造混亂,影響香港穩定,
因此,提出若有動亂,中國將被迫考慮在何時用甚麼形式收回主權。
當時的總理趙紫陽亦明確表示對中國而言,
會視主權優先於香港的繁榮穩定,當年領導人的訊息很明確,收回主權、
宣示主權、體現主權,比一切都重要;不過在此前提下,

中國會致力確保香港繼續繁榮穩定,甚至不惜破格讓香港在中國主權之下,
行資本主義制度。
喚起對外國勢力戒心
   在中國堅持下,香港走了十五年非一般的發展之路,整體上,經濟方面不失繁榮,政治方面民主政制發展走前了幾步,但社會上,民心仍未回歸,近一年更有愈來愈多社會抗爭者,高舉港英龍獅旗懷緬殖民地統治。這些情況看在北京領導人眼中,會否喚起他們的記憶,以鄧小平當年極度防範外國人搞亂香港為鑑,並以同樣態度、原則面對,處理可能潛在外國勢力干擾香港內政的情況?
    假如今日北京領導層,與當年的北京領導人,警惕外國勢力干擾香港的思維是一致的話,他們對香港一些發展情況、一些令社會內部不穩定的因素,相信一定會更加高度戒備,他們對香港進一步民主化會否強化現存的一些不穩定因素,相信也會更加高度關注。北京下一步會怎樣行是未知之數,但相信趙紫陽提出的主權優先於香港繁榮穩定,不容外在勢力干擾香港內政仍會是主調和基調。北京如何、以及何時展現領導層的取態,也許會在日後「佔領中環」和泛民其他爭取雙普選的行動中反映出來。在誰主香港浮沉,這個體現主權的課題上,北京態度相信只會硬、不會軟。
   黃麗君


 
 
回應(0)   我想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