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萬富翁有多難?[超伯節錄]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最近花旗銀行發表了個香港百萬富翁人數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港人成為百萬富翁。但另一邊,又有報道愈來愈多香港人赤貧,究竟是做百萬富翁難,還是做赤貧難?
花旗銀行在香港公布關於香港百萬富翁的調查,以流動資產計算,2010年持有超過100萬元(港幣.下同)的人士增加42%,至55.8萬人,創8年來新高。
這些百萬富翁中57%是男性,43%是女性,平均年齡是46歲,低於前年的51歲。而有兩成一的富翁是退休人士,專業人士及全職家庭主婦各佔一成七和一成半。
中國人那句:「坐食山崩」,又或「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全無生計,用得幾年」已充分說明了問題,「富」是個動態的,可以持續的過像。
剛領了100萬退休金但就無其他資產,可能只是剎那光輝,領了100萬退休金再加上其他資產,是錦上添花,就算冇100萬退休金,但如有10層樓收租,只要不嫖賭飲蕩吹,應是可望恒久富有,原因是收入應大於支出。
不少人會大叫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這不光是香港才有,中國如是,歐美也如是,原因是不少窮人是三無。
知識有助脫貧致富
三無不是無樓,無錢,無福利,而是:無知識,無資本,無關係。富人子女只要肯唸書,便肯定可以有知識、有資本、有關係。窮人基本上是無資本、無關係、
窮人要脫貧致富,
怕只能透過先有知識這一途。
筆者和不少同輩人,都是從貧窮中來,今時能倖免於赤貧,都是好彩有個讀書的機會,深知有知識之可貴。今時不少為窮人爭福利者,政府為窮人提供福利者,又對保證窮人有書讀,做了多少工作?有書讀不是有學位,更要讀得上、讀得好,得到生活,謀生,搵銀的知識。今時看來似乎是做百萬富翁易過去脫貧,而這正是筆者為今時貧者感到的悲哀,亦因此,筆者多年來的捐助,都是助學多過買奶粉,因為向三無者,提供資本,是長貧難顧,提供關係,亦難作安排,惟有提供學習,才是人助自助之道。希望港府能多照顧此,好過亂派六千蚊,同樣受益的貧者,就算生活上緊一點,也希望能好好用這六千蚊去讓下一代去求知。當社會上是做百萬富翁也不難時,社會自然和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