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淺談爭秋奪暑


( 文章來自中醫網頁。)

今年2016年八月八日農曆六月廿四日(立秋。)天文台預測高溫熱到攝氏35度。
 

   八月八日
    昨日是中國廿四節氣的立秋,天氣理應開始較為清涼,但受強颱風「蘇迪羅」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本港錄得有紀錄以來最熱立秋,市區平均錄得三十六點三度,而跑馬地更一度錄得全港最高的三十七點九度。。
   天文台於昨午三時五十分錄得市區氣溫達三十六點三度,該溫度同時打破今年最高溫、天文台於一八八五年成立以來最高溫立秋、有紀錄以來最高溫三項紀錄。本港第二熱立秋是一九五三年錄得,當時最高氣溫為三十四度。
從中醫角度,立秋代表甚麼?為甚麼有「爭秋奪暑」、「秋老虎」等名稱?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有云:「秋三月、早 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肺⋯⋯ 

所謂「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是準備寒冬的來臨。立秋後並不是馬上由炎熱的日子變成秋涼,天氣會因下雨而一時之間變得較為涼快,但一時之間又會烈日高照,溫度回升至盛夏之暑熱,所以這段時期的氣候稱為「爭秋奪暑」。在「爭秋奪暑」的日子,可能已屆中秋,但太陽還是如火兇猛,炎熱兇如老虎,故有「秋老虎」之稱。

 

 秋天屬乾燥季節,秋燥清肅、收斂、乾澀,易損傷津液,口、鼻、咽喉、皮膚都會乾澀甚至破裂;燥於心,心火盛;燥於肺,咳嗽及口乾唇裂;燥於脾胃,大便乾結,牙肉腫痛;燥於肝,煩躁失眠,胸悶耳鳴。在這時分要調理保養身子,應以潤為主,肌膚主要由肺、脾兩臟所滋潤,肺屬金,主皮毛;脾屬土,主四肢肌肉;中醫五行學說有培土生金之說,所以要保養肌膚,滋潤脾臟絕對不容忽視。

 秋天時令食品

 

生果

 雪梨:止咳、清熱潤肺

 柿子:潤肺、化痰

 草莓:健脾和胃、潤肺生津

 枇杷:潤肺、化痰止咳、止嘔除煩

糖水

 百合腐竹糖水:百合潤肺止咳,腐竹清熱健脾

 海帶綠豆糖水:海帶清熱消痰火,綠豆清熱解毒

 

 *燥熱、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苦寒類飲食(例如:涼茶廿四味之類)及暴飲暴食都會傷脾敗胃,令肌膚提早出現老化。

 建議食譜

蟲草花竹笙卷

 

 材料: 孢子頭北蟲草、冬菇、竹笙、雲腿/火腿/雞絲

 芡汁:清雞上湯、雲腿數片、冬瓜蓉、生粉水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隔水,先將蟲草花、冬菇、竹笙用滾水灼熟備用。

2. 將冬菇及雲腿切絲,竹笙切段後捲好所有材料。

3. 將竹笙卷排好放在碟上蒸20分鐘,再淋上芡汁。

 

 芡汁做法:

 將冬瓜、雲腿連同上湯煮30分鐘,將冬瓜略為擠壓成冬瓜蓉,徐徐加入生粉水煮至杰身。

功效

 蟲草花:

 具有補肺腎、止咳嗽、益虛損、補精髓、滋養肝腎、扶正袪邪之功效。其獨有的蟲草素、蟲草多醣、蟲草酸成份能增強和綜合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改善睡眠質素等。

冬菇:

 益氣健脾、解毒潤燥。

竹笙:

 提高身體免疫力。

秋天皮膚乾燥湯水[/b]

材料:

 玉竹五錢、杏仁五錢、石斛六錢、生薏仁一兩、蜜棗四粒、生魚一條、節瓜一斤。

做法:

 生魚洗淨去鱗,用薑煎至微黃,節瓜切成片狀,與其他藥材放入煲內,文火煲四小時,湯渣一起吃掉。

  功效:

 玉竹滋潤養顏、袪斑除皺,杏仁潤肺通便,生薏仁健脾去濕,石斛養陰生津。 

秋燥咽喉乾涸湯水

 材料:

 北沙參三錢、百合五錢、麥冬五錢、蜜棗五粒、西洋菜一斤。

 

 做法:

 西洋菜清洗乾淨,水滾下各材料文火煲兩小時。

功效:

 西洋菜含植物纖維和多種維他命,清熱潤肺,通大便。北沙參養陰補肺、止皮膚痕癢;百合滋陰斂肺、生津止渴;麥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蜜棗滋養乾涸皮膚、消除煩躁、改善睡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