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投降後的昌盛


 

屈穎妍


投降後的昌盛

 04/08/2015

   步入華沙,波蘭的首都,導賞員說,這裏正踏進旅遊旺季,因為冬天太冷,日照時間短,遊人幾乎絕迹。我奇怪,華沙很恬靜,比香港的旅遊淡季還要淡,但原來已經是旅遊的高峰期了。

那是歷史的代價,也是民族倔強的代價,明白了,我更敬佩波蘭人。

二次大戰時代,德國入侵小小的波蘭,波蘭人天性堅毅不屈,明知國力懸殊,全國上下依舊奮力抗戰,死守到底,結果,首都華沙有九成面積被夷為平地。

戰後重建,雖然都是按古貌復修,但真迹被毀,再建的都被認為是A貨,價值不及原汁原味的滿城古迹,如捷克布拉格。遊人都湧往古城,波蘭從來不是旅遊熱門地。

其實二戰時的捷克,也是受德軍侵襲的小國,但捷克人明知不是德國的對手,故選擇了投降,完全不抵禦、不反抗,結果,捷克是少數沒被德軍轟炸的歐洲國家,而首都布拉格千多年來的美麗建築也得以保存下來。

那天,在布拉格的查理氏四世橋遊走,人頭湧湧恍如旺角,那是歷史留給這個民族的經濟效益,因為一樑一柱都是古物、都是真迹,這裏沒有A貨,因為它不曾遭受戰火蹂躪,後世人得以藉旅業昌隆興旺。反之華沙,遊人渺渺,就是因為當年奮戰。

我問女兒,換了是你,你會做波蘭人還是捷克人?

孩子說,她們怕死,應該會做投降的捷克人,不過波蘭人犧牲的不僅是當代,還有後世,讓人敬重,故三個孩子首推最喜愛的國家是波蘭。

我說,幸好我不是生於亂世,否則,我會毫不猶豫的做波蘭人。走在華沙街頭,忽然覺得,大家原來流着一樣倔強的血。

一個被遺忘的國家,只因它曾經堅毅,可悲!

波蘭的萬人塚 10/08/2015

 暑假歐遊的行程,三個女兒都有參與意見,老大的唯一要求,是要去波蘭看猶太人的死亡集中營。

彷彿是上年旅遊故事的延續,去年暑假遊了日本的廣島,一個二次大戰時被美國原子彈毀滅的城市,震撼了孩子的心,在原爆紀念館看模型已經看得驚心動魄,活在安逸世代的少年人,有必要讓她們感受戰爭的殘酷,才會對太平感恩。

二戰另一個死亡谷,是關於猶太人。大女兒喜歡世界歷史,對於歐洲的最大認知,不是LVGucci,而是希特拉與猶太人。

上回看廣島原爆死掉那14萬人所留下來的遺物,已夠聳動了;這次走訪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軍用來滅絕猶太人的死亡工廠,二戰期間死了超過150萬猶太人,震驚度何止十倍!雖然沒有血淋淋的畫面,但見堆積如山的鞋、梳、頭髮、眼鏡、皮箱、帽子……想像背後的故事,莫名傷痛。

位處波蘭奧斯威辛小城的這個集中營,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二戰時全世界死的猶太人逾600萬。由於電影《舒特拉的名單》在此取景,故此地成了猶太悲劇中最為人熟悉的萬人塚。參觀那天本來天氣悶熱,但走完一段段歷史長廊,大家都感到背後的寒意。

女兒說,上年在廣島覺得日本人好慘,如今站在集中營才發覺猶太人更慘。我說,明年帶你去南京看大屠殺紀念館,你再告訴我哪個民族最苦難。

集中營的牆壁上有這句話:"The one who does not remember history is bound to live through it again."(忘記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這句話,孩子拍下了,牢記了,希望她們更會明白、參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