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歷史細節的聯想

 歷史細節的聯想
  美國一名大學生在北韓被監禁一年多,長期陷入昏迷,獲釋後不久去世,結局悲慘。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製造該悲劇的是一個不尊重法治、不尊重基本人類尊嚴的政權,這個年輕人的命運令美國政府更為信心堅決,會有辦法對付這個政權。
  中國網民都說,美國大學生天真無知,不懂「危邦不入」的道理,白白送命,不值得同情。但是眼見美國政府重視本國公民的性命,盡力營救一個普通大學生,又感到十分羨慕。
  美國人長期生活在一個自由國度,見識過的人間苦難有限,更沒有經歷過黑暗殘暴的統治,也想像不出極權政府的手段,大多數人沒有甚麼心理陰影,尤其是這一代大學生。中國儒家這套甚麼「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的保命態度,對美國人而言十分陌生,缺乏有關常識,也情有可原。
  美國人普遍樂觀,富於冒險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年輕人喜歡挑戰,以「不聽老人言」為樂,不免行事莽撞,而終於有所撞板。但是同樣因為大膽冒險,美國才成為這個世界的領袖,當然也要為此付出代價,從六十年代的登月到今天向火星移民,美國一直勇往直前,敢於探索未知,而不是一味龜縮怕事,宅在家中,生怕槍打出頭鳥。只是這名美國大學生的勇敢和冒險,沒有用對地方。
  美國總統特朗普之言,令人聯想到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點莫名其妙,但中國歷史教科書一直對開戰原因避重就輕。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滿清一直不肯兌現條約,致使英國遲遲不能進廣州城正式開始貿易,再三糾纏,終於在天津再度談判,決定正式換約。
  但就在這種關頭,清軍在天津的大沽口發動偷襲,還扣押了英法談判代表團,將一群翻譯、記者、秘書、隨從等文職人員關進刑部大牢,百般殘酷折磨,以致多人被活生生折磨至死,英法兩國為之震怒,國會投票以聲討野蠻為名出兵,才打響第二次鴉片戰爭,點着圓明園的火。
  但是中國歷史教課書中,對這段扣押使節及酷刑折磨的原委,一直隱而不提,只說成英法聯軍貪得無厭,標籤為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更搬出法國作家雨果譴責英法聯軍是「兩個強盜」的信件作為理據,以示法國民意反對出兵,而「公道自在人心」。
  但雨果是一個知識份子,知識份子習慣以同情弱勢換取道德優越感,顯然雨果也一心認為滿清的中國是站在高牆對面的雞蛋,卻沒有考慮到英法談判團成員,在清軍面前也是弱勢群體。雨果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只能想像圓明園的華麗,而不知中國普通人的困苦生活,以及在英法聯軍放火之後,中國官民對圓明園的集體盜劫,所造成的損失,遠超英法聯軍「兩個強盜」所為,當然更加無法想像由中國農民創立的太平天國的暴行是如何反人類。
  雨果身為法國人,而不必親身見識當時的中國現實,以及目擊談判團成員所遭受的折磨,畢竟是幸運的。美國聲稱「要對付北韓政權」,在日後的歷史記載裏,要注意有沒有提起這個無辜大學生莫名其妙的慘死。
陶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